
诺贝尔奖得主
在研究中,蔡司显微镜赢得了许多杰出科学家的信赖。于1900年发现引起结核病的细菌的罗伯特·科赫只是其中之一。
时至今日,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依旧在使用蔡司光学、电子/离子和X射线显微镜来观察极为微小的结构和变化过程。他们的成就深深造福了全人类。
1905年至1995年的诺贝尔奖

1905年:Robert Koch,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Koch是现代细菌学的奠基人。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这位乡村医生发现了引起肺结核和霍乱的病菌。在一封给Carl Zeiss的信中,他写道:“我的成功一大部分归功于您出色的显微镜”。1904年,他获赠了一枚浸液物镜,这是第一万枚蔡司物镜。

1906年:Santiago Ramón y Cajal和Camillo Golgi,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Santiago Ramón y Cajal是一名西班牙神经学家和组织学家。凭借着对神经系统结构研究做出的突出贡献,他与意大利物理学家和科学家Camillo Golgi共同获得了19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Cajal使用了当时先进的设备,其中就包括一台蔡司显微镜。

1911年:Allvar Gullstrand,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瑞典眼科医生Allvar Gullstrand是现代眼科的奠基人之一。1911年,他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与Moritz von Rohr合作开发了屈光器,在科学的基础上通过晶状体对眼睛的屈光不正进行了矫正。

1925年:Richard Zsigmondy,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Zsigmondy是哥廷根大学的教授,他在胶体化学方面进行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研究。他在1903年发明了超微显微镜,在1918年和1922年又分别发明了两种镀膜滤片。Siedentopf和Zsigmondy之后的超微显微镜可以看到线性延伸低于显微镜分辨率极限的亚显微颗粒。

1953年:Frits Zernike,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1930年,这位荷兰物理学家在用反射光栅做实验时发现他可以观察到每种射线的相位,并致力于将这一现象应用于显微镜。他与蔡司共同合作,于1936年研制出了第一台相差显微镜原型机。这一技术避免了化学染色对细胞的影响,得以对活细胞进行观察。

1967年:Manfred Eigen,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Eigen是一名分子生物学家,也是德国哥廷根马克斯 普朗克研究所主任。他发明了一种可以跟踪超快速化学和生化过程的方法。Eigen和瑞典同事Rudolf Riegler与蔡司合作,于199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商用荧光相关光谱仪ConfoCor。

1991年:Erwin Neher和Bert Sakmann,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Neher与Sakmann教授共同发现了细胞间通信的基本机制。他们的研究包括使用膜片钳技术对离子通道进行电生理检查。

1995年:Christiane Nüsslein-Volhard,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德国生物学家Nüsslein-Volhard使用蔡司显微镜研究胚胎发育的遗传学控制。她研究的重点是人类和动物如何从一个卵细胞发育成复杂的生物体这一问题,以及其基本机制。
1999年至2008年的诺贝尔奖

1999年:Günter Blobel,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Günter Blobel加深了人们对蛋白质如何转移并到达目的地的了解。他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一些由于缺乏蛋白质转移而引起的遗传性疾病。Günter Blobel在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工作期间使用了Axiophot和Axiovert等蔡司显微镜。

1999年:Ahmed H. Zewail,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作为1992年Carl Zeiss研究奖得主,他一直从事飞秒光谱领域的研究工作,成功以高时空分辨率直接观测到单个分子的快速化学反应。Zewail因其在飞秒化学方面的开拓性研究而荣获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

2001年:Eric A. Cornell,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1995年,美国物理学家Cornell与Carl E. Wieman共同合成了第一个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因此,Cornell、Wieman和Wolfgang Ketterle三人共同荣获了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前,Cornell还曾获得过Carl Zeiss研究奖。

2001年:Sir Paul M. Nurse、Leland H. Hartwell和Timothy Hunt,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Nurse、Hartwell和Hunt凭借在控制细胞周期(细胞的生长和繁殖)的关键分子调节机理方面的开创性重大发现而共享诺贝尔奖。

2002年:Sydney Brenner、H. Robert Horvitz和John E. Suiston,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Brenner、Horvitz和Sulston发现了秀丽隐杆线虫内负责调节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凋亡)的基因。

2006年:Craig Mello和Andrew Fire,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Craig Mello和Andrew Fire因发现了RNA干扰而荣获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98年,他们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详细阐述了微小的RNA片段如何诱导细胞,使其在产生蛋白质前破坏基因的信使RNA(mRNA),从而有效地抑制特定基因。

2008年:Harald zur Hausen,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zur Hausen医生一反传统教条,坚持认为病毒可能致癌。他因证明了自己的理论并摧毁了医学教条而荣获诺贝尔医学奖。Harald zur Hausen在研究工作中使用了蔡司透射电子显微镜。

2008年:Osamu Shimomura、Martin Chalfie和Roger Tsien,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美国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室(MBL)名誉教授Osamu Shimomura与两位美国科学家共同获得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哥伦比亚大学的Martin Chalfie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Roger Tsien。他们发现并开发了用于细胞生物学的绿色荧光蛋白(GFP)。通过GFP的荧光,可以直接观察到其他蛋白质在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内的时空分布,从而为现代荧光显微技术奠定了基础。
2010年至2018年的诺贝尔奖

2010年:Andre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Sir Andre Geim凭借“二维材料石墨烯的开创性实验”,与俄罗斯物理学家Konstantin Novoselov共同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1年:Dan Shechtman,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现年70岁的Dan Shechtman是以色列海法理工学院材料科学教授。他因“发现准晶体”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准晶体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形成用于精密设备的耐用钢材,以及用于电线和烹饪器具的不粘绝缘材料。

2012年:Sir John B. Gurdon和Shinya Yamanaka,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2012年,Sir John B. Gurdon和Shinya Yamanaka因“发现成熟细胞可以被重新编程为多能细胞”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干细胞未来可用于替代受破坏的组织。
Gurdon在研究工作中使用了蔡司共聚焦显微镜。Yamanaka则借助蔡司激光显微切割系统无污染地提取遗传物质。蔡司与他合作,共同编撰了LCM应用指导手册。

2014年:Eric Betzig、Stefan W. Hell和William E. Moerner,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三位获奖者在超分辨率显微技术方面的杰出贡献,使过去十年间的科学研究得到了开创性的突破。借助此奖项,诺贝尔奖委员会对超分辨率显微技术应用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给予了肯定。蔡司独家授权由Eric Betzig和Harald Hess共同研发的PALM,作为使用ELYRA PS.1显微镜系统进行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率技术。

2014年:John O'Keefe、May-Britt Moser和Edvard I. Moser,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John O´Keefe、May-Britt Moser和Edvard Moser的发现解决了曾困扰哲学家和科学家长达几个世纪的难题——大脑如何构建出周围空间,以及我们如何在复杂的空间中实现定位?May-Britt和Edvard在探索和研究神经系统的“网格细胞”时,使用了多种蔡司光学和体视显微镜。

2018年:Arthur Ashkin、Gérard Mourou、Donna Strickland,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Arthur Ashkin发明了能用激光束指抓住颗粒、原子、分子和活细胞的光学镊子。
基于这项技术,蔡司开发出了PALM MicroTweezers——一种光学镊子系统,可实现精准的非接触式细胞操作,以及微珠甚至亚细胞颗粒等微观颗粒的捕获、移动和分拣。